林海听涛:我在网文界开创了足球小说

原名张琳韬,2003年开始创作网络小说,被誉为原创竞技小说第一人,足球竞技小说旗帜。代表作品有《我踢球你在意吗》《我们是冠军》《冠军教父》《冠军传奇》《禁区之雄》《冠军之光》等,其中《冠军之光》改编成漫画。

林海听涛是网络写手,也是一个真正的球迷。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在午夜的各个时间点神出鬼没地刷新出——“准备看球了!”,“xx踢成这样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未必是足球的问题”,“xxxx是个好教练,只是在错误的时间来到了一支错误的球队”——这样的自嗨和赛后评语。

作为全职写手,林海听涛平时写作,有球时看球,有足球比赛的时候会更容易兴奋一些,尤其是世界大赛的时候。他说:“每届世界大赛,我都会全程观看——从2004年欧洲杯开始,因为工作没人管了,所以可以熬夜看球。最近这几年熬不住夜了,都是定闹钟半夜爬起来看。我也会和自己的读者做一些小互动,比如上一届巴西世界杯,我和读者搞了一个预测比分决定加更与否的小游戏,没想到在微博上还小火了一把,因为总是预测到相反的胜负和比分,被人送了个‘明灯’的绰号……”

林海听涛是皇家马德里的球迷,每周西甲联赛有皇马队的比赛都会看;同时他也是中国队球迷,所以国家队的比赛不管踢得再烂,也要关注。他说:“看比赛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娱乐,也是收集灵感、学习了解足坛最新动向的时间,看中国队比赛能为我提供很多灵感和情绪……”

“踢球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正面的东西。因为足球运动强调的就是正能量。足球运动需要努力,需要拼搏,也需要团队精神,实际上这是团体运动的共性。”林海听涛一直对老婆说,希望儿子长大后带他去踢球。他说:“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读小学时父母不在身边,初中就独自住校,高中、大学都离家在外,身边有很多不良少年,也有很多诱惑。我觉得自己没走偏,和喜欢足球有很大的关系。在足球里面,我学到了很多。”

在林海听涛成长道路上,足球教会了他很多东西,比如要学会面对失败,承受压力。他回忆道:“高中时,我们曾经坐车去郊县的高中打比赛,虽然只是友谊赛,面对着对方全校师生的嘘声和呐喊声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其实挺大的。但经历过这些之后再遇到一些事情,最起码不会怯场,比如高中我和同学在全校的联欢会上表演相声,还拿了个二等奖,而小学时,我在老师面前背课文都会紧张到忘词……”

“高中时,我所在的文科班男生非常少,组成的球队不被人看好,在比赛中我们出人意料地顽强逼平冠军球队。那种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最终却做到了的感觉真的很爽,这也是我人生中到目前为止最巅峰的一场球赛。”

林海听涛进行网络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我踢球你在意吗》,写的就是他的中学生涯。“那时候我的学校离家很远,差不多是大半个洛阳城,骑自行车最少花费四十分钟。漫长的路上,一个人没事儿就开始幻想自己是一个足球天才,带球穿过城市里的车流人流。后来,我就把这种幻想变成文字写了下来。”

“大学最后一年,我学业不多,上网看书成了主要娱乐活动。看得多了,我发现网上竟然还没有一本足球小说,我想能不能把高中时写的小说放到网上去呢?毕竟我的手抄本在班级里传阅时反响挺好的。”

林海听涛把故事重新演绎了一下,内容更丰富,主线更清晰。他放到了当时的“幻剑书盟”网站,没想到反响很好。

读者首先感到新鲜,当时网上虽然有很多体育漫画,比如《足球小将》《灌篮高手》这样的经典漫画,但没有足球小说。林海听涛回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踢球你在意吗》,文笔很稚嫩,风格很飘忽,但青春洋溢的感情是真挚的。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收获了第一批读者,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才让我写到一半的时候终于决定写续集《我们是冠军》,然后从此彻底走上了网络写作这条路。”

当时网文届流行的是玄幻小说、武侠小说、穿越小说和言情小说,体育竞技这个类别是完全没有的。《我踢球你在意吗》出来后,很多网站都转载了。林海听涛说:“选择足球这个分类,当然是因为我既喜欢足球又喜欢写作,有什么能比写足球小说更能完美结合我这两种爱好的方式呢?不过能够这么多年只写足球小说,也是当初绝对没想到的……”

在网文界,还有人在默默坚持写自己喜欢的运动类小说,如今写足球的也不只有林海听涛一个。当然因为题材小众,知道的人不多。

《我踢球你在意吗》在网络上的好评,让林海听涛又诞生第二部作品《我们是冠军》的灵感。如今,《我们是冠军》被誉为国内足球竞技类网络小说的开创之作。

林海听涛说:“这部作品的灵感就是我渴望看到中国的超级球星出现在世界足坛,渴望看到他们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杯舞台上。《我踢球你在意吗》我已经塑造了这么一群天才少年,为什么不让他们在职业足坛继续他们的故事呢?”

这一次的创作,林海听涛要让笔下的主角去夺冠。同时他为不同的角色安排不同的职业生涯,参考现实里那些球星们的职业经历。因为主要角色多,每个角色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最后交织在一起。

最痛快的时候,是在写《我们是冠军》最后一卷的时候。林海听涛原来只是想写少年们通过职业足球,慢慢长大成熟的经历,后来在写作过程中,他融入了自己对中国足球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最终在最后一卷写了出来。林海听涛说:“我把憋在心里一直想说的话通过小说表现出来,感觉很痛快。”

“当时,我记得刚搬了家,家里没网络,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我处于没有网络可用的情况。我在网上跟大家请了假,说明要集中精力全力创作这本书的结尾,然后就跟闭关一样,一头扎了进去。很多时候我都是后半夜写的,卧室里关着灯,只有电脑屏幕的荧光,感觉整个世界就只有我自己和眼前的电脑。写到书中一个角色因伤退役的时候,自己都哽咽了,写完之后,跑到漆黑的阳台上去坐了好久才平复下来。”

在《我们是冠军》里,球员因为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国家体制发生了冲突。主要角色杨攀,身为国家队队长,发现足协在管理层面出现了问题,而且一直在掩盖这个问题,他想要把体制内部的矛盾都曝光,把伤口挖开来让大家看看,于是选择了一种非常激进和富有争议的做法,就是在中国队对日本队的比赛中,故意让球队输给了日本队,引起国内球迷的愤怒和媒体的关注之后,再顶着巨大的压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体制内的问题全都抖了出来,同时宣布永远退出中国国家队。

林海听涛在书中将这次“壮士断腕炮轰足协事件”作为了《我们是冠军》最后一卷的第一个大事件,也揭开了书中足协改革的序幕。

故事的发展最终是一个好的结局,足协领导引咎辞职,足协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制定了正确的政策……若干年后,中国足球得益于当时的政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当初自我牺牲的球员则在退役之后踏上了从政道路,最终成为了中国足协的掌门人,拥有了一个真正可以施展他抱负和理想的舞台。

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结局。小说完本的时候,他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他看哭了。有读者告诉他,《我们是冠军》如果没有最后一卷,也就是一本出色的网络YY小说而已,但正因为有了最后一卷,才让这本小说变得不同寻常了。

写竞技小说,对读者而言,不仅仅要看主角怎么夺冠,读者更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冠军。林海听涛的诠释是能够拿到冠军的人永远都是那些热爱这项运动,愿意为此付出汗水泪水的人,冠军就是对他们努力训练坚持不懈付出的最好回报。运气也很重要,但运气只会眷顾那些热爱足球坚持不懈的人。

近期,网络上疯传刘国梁对队员的一段训话视频,引起大家对冠军精神的一番讨论。林海听涛说,“在《冠军教父》中,主角托尼·唐恩率领的球队一路杀进了欧冠决赛,但最后没能改变历史,还是输给了巴塞罗那,就引起了书评区的爆炸。在争取冠军的过程中,如果输了比赛,就会引起读者的不满。”

他说,“冠军是荣誉,但我认为它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对那些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付出,从不降低对自己要求,对这项运动怀有热情和爱的人的奖励。大家之所以要追求冠军,就是因为要做到最好,而做到最好就是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过程。冠军精神其实就是对为了冠军而背后付出的那么多东西的一个高度总结。”

“发生在中国乒乓球上的故事就是对冠军精神的最好体现——努力得到冠军,冠军反过来激励你做得更好。一个团队是不是世界第一,有一个很简单的量化标准,就是看冠军数量,冠军多就说明他们做到了最好,而且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都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这样的团队不是世界第一是什么?冠军的意义就在这里,它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标杆和证据。”

林海听涛上大学的时候,和寝室同学聊起以后理想的生活,他说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在家里打游戏,还能月入三千(2002年)。同学都笑他是痴人说梦,没想到后来算是实现了一部分吧,最起码他每天都待在家里,收入也远不止三千了……但远比天天打游戏更累。

2003年,张琳韬准备网络创作,起笔名的时候,突然想到曾在练习卷上看到的一个词,正好和他的本名张琳韬相似,就取了个“林海听涛”。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林海听涛在足球题材小说里一写就写了14年,这14年中他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写到后面,我真的想吐。”他说,“有一段时间我也考虑过要不要转型去写其他类型的小说,比如玄幻小说,都市小说……一方面足球就这么多故事,翻来覆去写难免会审美疲劳,才思枯竭,难以为继;另外一方面也是担心写这小众题材的小说难以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怕难以养活家人。”

林海听涛回忆道:“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冠军教父》之前,想要转型,还尝试写了个玄幻的开头,但自己写不下去;另外一个阶段是《冠军教父》写完之后,再继续写足球小说,担心重复自己。正好那时在准备结婚,甚至想到了要不要出去找份工作,把写作当做纯粹的爱好?”

怎么走出低谷的?林海听涛传授经验:“很简单,不写就没钱啊,所以还是要写,不管状态好坏。写之前总觉得自己写不出来了,做不到了,但真的开始写,又发现新世界大门打开了。网络小说,不管是足球题材还是玄幻题材,总是有一些共通点的,找到了这些规律,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作为一名专写足球题材的作家,林海听涛长远的雄心就是希望能够做中国的“高桥阳一”,“虽然不是一个类型的,但我确实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中国的足球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足球小说喜欢上足球,能够像日本的《足球小将》对日本的少年们产生影响,让他们踏上职业足球道路。如果若干年后,有中国职业球员说他小时候因为看了林海听涛的足球小说,喜欢上了足球,那真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单纯的足球少年张俊成长为一个懂得承担责任的男人,哪怕为此伤痕累累,遍体鳞伤,也不改对热爱足球的初心。

张俊从步入职业足坛一直到他退役,以他的眼睛、他的经历给读者勾画了一幅中国足球发展的历程。

作者点评:《冠军教父》托尼·唐恩:一个在现实里除了疯狂喜欢足球就一事无成的LOSER,通过穿越到一个英国教练身上,在足球世界里追寻他的人生价值,把他对足球的热爱和他的人生高度结合在了一起。因为曾经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对冠军和胜利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和渴望。为了写好他,我把自己带入到他身上,导致性格都不一样了,直到现在也都还没走出来,哈!

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二,是写教练的,都同样投入了大量的感情在里面,是我这么多年球迷生涯积累下来的情感,都通过一个穿越的足球教练和那些耳熟能详的球星之间的互动宣泄了出来,以及对于足球是否真的可以高于生死的思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